close

 《孽子》,白先勇

會去買這本書是因為在一本二手的《聯合文學》上看到一篇白先勇談論《孽子》的訪問。這本書已出版三十周年了,至今曾改編成電影、電視劇,最近甚至在國家劇院有真人演出。我爸看到這本書時,也說好久了。我內心不禁好奇:不知道他看過沒有?不過看他的反應顯然沒有。

因為先看過雜誌介紹這本書的主題是男妓,所以在看的時候比較好理解。裏頭並沒有明白的說明這群在深夜公園蓮花池旁的青春鳥兒(書中這麼稱呼他們)是從事什麼樣的事情,只是說一位老頭子把他們帶到哪間旅店,讀者自然也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。書中並沒有描述太多肉體上的慾望,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。他們可以把心事傾吐給一張陌生的面孔,彼此在黑夜裡交換過去的種種。視角由主角之一的李青出發,他也是這群青春鳥之中的一個。我覺得他的情感波動較少,很多時候是在敘述人的模樣、場景和氛圍,所以某次讀到他罵了個髒話,還覺得些微驚訝。其他角色還包括領頭楊教頭、愛偷竊的老鼠、夢想著去日本的小玉、較陰鬱的吳敏,還有龍鳳傳說的龍子等等。故事繞著這幾個人打轉,從他們相遇,到一起經歷苦難,最後各奔東西。

我發現作者總是用殘破不堪的場景帶出情緒,像是他們居住的陋巷,有陰溝、垃圾的穢氣;或是家中長年潮濕散發出的霉味,夾雜人物的畏懼、憤怒、不安。在描述某幾個人物時,便會說那雙眼睛像火一般的燃燒,好像在急迫地渴求什麼;或說他們血裡帶著幾分狂傲,就像島上的颱風地震(這句在書中提到好多次)。書中大量細微的描述,在腦中形成一個個畫面,活生生的在眼前演出。

稱他們孽子,也許是因為在一般人眼中,他們背負著罪孽。做了汙穢的事情,被趕出家門,這是書中人物共同的背景。然而,在外面他們仍然以此維生。一個晚上誰給的多,就跟誰。身上的襯衫、手錶,全是一個個乾爹送的。可能換了又換,他們終究不屬於任何人。他們對人的眷戀,來自家庭關係的延伸:就像李青特別照顧年幼的孩子,就是因為他的弟弟因肺病去世,這份情感便轉移到他遇到的小弟弟。即使一開始覺得他們衝動、有那麼一點不可理喻,但看到後來他們願意為朋友付出、犧牲,或找到自己未來方向時,發現他們雖有堅硬、骯髒的外表,但內心還是柔軟、甚至脆弱的。他們比一般人更細膩,更重情義,他們對陌生人拔刀相助是不猶豫的。言語中暴露粗俗,卻非常直率,有些地方還很好笑!

看完這本書,有種對社會陰暗角落更了解的感覺,不過我想只是一小部分而已,畢竟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在死角打轉,卻也給我另一種視角來觀察社會的面貌。我想作者也花了一番工夫去了解他們,才能如此細膩地寫出每一個場景、情節。這本書並不會讓人熱淚盈眶,但在故事中跟著他們一起經歷他們經歷的事,到最後他們慢慢定下來,有個方向,便會會心一笑,替他們開心。

 

By 小火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97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